都说血压高不好,那么血压是越低越好吗?
近年来,高血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身体问题之一。其实,除了高血压,还有一类人群备受血压问题的困扰,那就是低血压患者。
一、低血压及其症状
低血压是指人体的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状态。一般认为,成年人的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/60mmHg,就可以认为是低血压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慢性低血压人群的患病率为4%,而老年人的患病率可高达10%。
低血压都有哪些症状呢?
低血压病情较轻的人,平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,也基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。对于老年人,有时可能会突发晕厥和跌倒,需要引起注意。
低血压病情较重的时候,出现症状时除了会导致晕厥、跌倒外,还会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情况。
突发低血压,可能出现头晕、恶心或看不清眼前的人或物品等。也有人感觉犯困、怕冷,或者出现脸色苍白、脉搏微弱的情况。
除了上述各种低血压症状外,低血压导致的乏力和精神倦怠还容易引起心情压抑、情绪抑郁等。
二、低血压的分类与病因
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。
原发性低血压是血管张力过低、血液循环缓慢,导致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。该类型低血压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,可能与体形瘦弱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。
继发性低血压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低血压状态。该类型低血压有明确的诱发因素,比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过量、患有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及运动后大量出汗引起血容量不足等。
严重创伤、感染、过敏、出血等情况也可诱发继发性低血压。此外,以下情况也可能导致继发性低血压。
饮食方面,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,会导致贫血,而贫血会引发低血压。
孕期女性因为内分泌系统失衡、营养不良、体位原因及仰卧综合征等因素,也会导致继发性低血压。不过不需要太担心,这都属于正常现象。产妇生产后血压会恢复到孕前正常水平。另外,孕期需要注意缺铁性贫血引起的低血压。
很多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饭后也容易出现低血压,这是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被分配给胃肠道,会导致心脑血管的供血减少,从而出现低血压。
一些体位变换,如卧位变为站立位,也可能导致低血压。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,尤其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。
三、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
低血压与高血压一样,也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,因此,了解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很重要。
● 早上起床或者夜间上卫生间时,要缓慢地起床,缓慢改变体位,避免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站立位,从而出现晕倒,引起摔伤。
● 洗澡水的温度不宜过高,因为热水流经身体时会使外周血管扩张,容易诱发低血压。所以在洗澡的时候,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,以预防血压下降,老年人尤其要注意。
● 对有下肢静脉曲张症状的中老年人,建议穿弹力袜、紧身裤,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。
● 不要在闷热或密闭的环境中待太久,特别是夏季炎热环境中,防止因低血压而晕倒。
● 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,保持七八分饱,餐后不要马上活动,避免引起餐后低血压。
● 老年人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相比高血压,低血压的情况比较容易被忽略,要引起足够重视。定期体检、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、生活中注意监测血压等,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保护措施。
文章来源:中华医学会官网科普图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